发布时间:2020-05-23
浏览量:238
即使经济崩盘、汇率大贬值,通膨高达五○%、短期利率飙升至六○%,
阿根廷总统的连任之路仍然看好。原因,是来自IMF破天荒的积极力挺。
欧盟在八月二日召开财政部长会议,完成国际货币基金(IMF)总裁继任人选的「推荐」程序,选出保加利亚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利娜.乔治艾娃(Kristalina Ivanova Georgieva),作为接任拉加德(Christine Lagarde)的人选。
一九四四年,全球四十四个国家在美国召开「布列敦森林会议」后,成立世界银行(World Bank)与IMF两个重要的国际组织。世界银行的核心任务在落后国家的经济援助,而IMF则是金融崩溃的救火队。这两个组织,也是经济、金融与财政学者攀登顶峰必经的终南之路。
过去七十几年以来,美国与欧洲一直维持一个「传统」,世界银行总裁由美国人决定,而IMF一把手则由欧洲人出任。
维持七十多年传统
美国管世银、欧洲管IMF
今年四月,获得美国总统川普信赖的经济学家梅尔帕斯(David Malpass)正式出任世银总裁,也再度确认了IMF由欧盟选任的传统,预计在十月四日召开的IMF董事会,将会通过欧盟「推荐」的乔治艾娃出任总裁。唯一要克服的障碍是乔治艾娃已经六十六岁,超过IMF章程规範的职员年龄上限,董事会必须先修改相关规定。
乔治艾娃是现任的世银执行长(类似行政长,位居总裁之下),但这是她第二度进入世银;早在一九九三年她就进入世银工作,并且累积长达十八年的经验,对于总部同在华盛顿的IMF熟门熟路。二○一○年到一六年,她转赴欧盟总部,最后担任欧盟执委会副总裁(相当于欧盟副总理)。
孰悉华盛顿与布鲁塞尔官场、娴熟世银与IMF运作,是资深的经济学家,又是干练的女性领导人,乔治艾娃顺理成章打败一众欧洲竞争者。
imf艾娃欧盟美国乔治世银总裁世界银行